
近日,吉柴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有人攥着简历排队问询,有人举着政策手册看得入神,也有创业者拉着企业代表热烈攀谈……“原本只是来碰碰运气,没想到像拆开了惊喜盲盒,一下子看清了未来的路!”从职业导师手中接过量身定制的职业发展图,求职者左越笑着说。
这场由二道区东站街道零工市场和二道区就业服务局联合打造的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大集,共吸引6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涵盖无人机、房地产、销售、灵活用工等领域200余个岗位,引得近千人次参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6人,发放政策手册400份。
精准匹配让求职者少跑腿
“志愿者一听说我有焊工证,直接领我去了一家公司,连面试带谈薪资,不到一个小时就签了合同。”拿着入职通知单,马大哥感慨地说,街道把岗位送到“家门口”,连车费都省了,真是给百姓办了件大实事。
精准匹配让像马大哥这样的求职者少跑腿,适配的职业规划则治好了毕业生的“迷茫症”。
在综合服务区,应届毕业生小何正向职业导师“倒苦水”。“我学工商管理的,同学有考公的,有干财务的,我却觉得没一样儿适合自己。”职业导师耐心聆听后分析说:“你性格挺外向,实习时业绩也挺突出,明显适合销售岗。与其‘跟风’,不如深耕新能源、大健康这些朝阳行业,销售底薪加提成,赚得也不少。”一席话让小何豁然开朗。
来到残疾人特色服务专区,10余家企业带来了食堂服务员、库管员等适配岗位。求职者小高就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与一家科技企业顺利签约。“公司提供居家办公选项,按单结算,多劳多得,这工作太适合我了。”
不仅暖心“送岗位”,活动现场,政策解读员包程伟还细致地为企业和求职者“送政策”——“企业招用残疾人可享增值税减免、超比例就业奖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还能申请政策扶持……”
在政策咨询台前,看到丁女士正认真研究《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指南》,工作人员上前手把手指导,并添加了她的微信。“我打零工十几年了,现在有政策兜底和专业指导,心里感觉暖暖的。”丁女士说。
多元共创“技能充电站”
“培训真不收钱?连编织用的工具都送?”张女士攥着报名表,眼神里满是惊喜与疑问。工作人员笑着说:“确定不收钱,而且还包教包会,学完立马推荐上岗。”得到肯定答复后,张女士乐得直拍手,周围排队报名的人群也跟着发出阵阵赞叹。
培训专区挤满了想“充电”的灵活就业者。手工编织、短视频剪辑、美甲美睫……一门门实用课程的宣传展板前,人头攒动。“我一直想干点什么补贴家用,这个培训好,能学新技术,结业给证书,学好了还给对接订单,太省心了。”求职者宋晓玲说。
看到居民报名踊跃,东站街道灵工共创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采用“理论+实操”模式开展免费培训,目前已开办多门实用课程,并联动企业提供订单式就业对接,学员不仅能“现学现用”,还能通过基地平台对接企业订单,“结业即接单,赚钱不耽搁”,成为激活社区“微就业”的有效平台。
就业培训的热潮仍在继续,另一侧的创业服务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
挂出“打折加盟”宣传语的新天地超市展位,聚集了许多想要创业的人。看到加盟费打折,提供免费运营指导,并且包统一供货、店员培训和节日促销策划等服务,正在经营一家社区小超市的杨大姐禁不住盘算起来:“我家超市现在月赚五六千元,如果挂上连锁招牌,再做个会员日促销活动,这不就是给我送‘赚钱秘笈’来了嘛。”一笔账算下来,杨大姐当即决定第二天去考察。
长效服务护航就业之路
以服务大集为媒介,构建“居民求职-企业用工”双向直联平台,这仅是东站街道长效服务护航就业的生动一角。据东站街道综合(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张慧介绍,东站街道打造的直播带岗团队,每个工作日9时30分都会准时开播,日均精准推送近百个适配岗位,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可达千人。“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让群众饭碗端得稳、腰包鼓得快、日子过得更敞亮!”张慧说。
来 源:长春日报
相关文章:
应急管理部公布4起化工非法生产典型案例05-23
丝博会举办金融专场交流对接活动 陕企达成意向融资规模超百亿元05-23
昆明公安严查“飙车炸街”行为05-23
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四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05-23
食堂招博士,高校回应→05-23
集市“摆摊”亮岗 居民“逛街”择业05-23
苏州高新区招聘事业编制教师113名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