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行业观察 | 深度解读《财经》全球华人风险投资家TOP 5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20:19:00    

当出海全球化从概念变为企业生存的必修课,一群拥有独特“双重视野”的华人风险投资家,早已活跃于全球资本舞台的前沿。

数十年来,他们不仅是敏锐的资本捕手,更是企业跨越国界、拥抱世界的推手与桥梁,悄然重塑着全球商业的版图与规则。据媒体统计,近十年崛起的全球独角兽中,超60%的独角兽背后有华人风投家及华人相关的资本加持。从英伟达、Zoom到Grab、极兔速递,华人风投家凭借以自身跨国别的双栖思维及对跨文化的理解,重构全球创新生态。


“硅谷教会他们规则,中国赋予他们野心,全球市场则成为他们的试验场。”


为更精准地找寻和理解全球华人风投家的特质和成绩,《财经》启动“《财经》全球华人风险投资家TOP 50”,这也是《财经》首次针对全球华人风投家群体展开深入洞察和探究。

在过往的几个月时间里,由行业专家、学术机构、深度调研等组成全球华人风险投资家TOP 50评价组委会,通过公开申报和机构推荐的方式征集候选人,评价组委会进行多维度考察和打分排名,并通过多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并经综合考量后评出了最终的入选名单。

华人风险投资家的评选,主要考虑其全球化指标、背景履历、二级市场指标、活跃度指标、DPI指标和社会影响力等。最终入选的50位全球华人风投家里,有红杉资本合伙人Alfred Lin,顺为资本创始合伙人、CEO许达来,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创世伙伴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高榕创投创始合伙人岳斌,Monolith砺思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曦,Amino Capital创始&管理合伙人李强,心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彦,知壹投资创始人、CEO赵福,ATM Capital创始人屈田,汉理资本合伙人钱晨,Inception Capital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David Gan,利城资本总经理曾翊晋,Oak Grove Ventures创始合伙人Shawn Shi等。

在《财经》全球华人风投家TOP50评价公布之时,评委会也与部分上榜者多有交流,他们也就面向未来的核心问题一一作答。

创业、投资再出发


“过去他们复制模式,现在他们定义范式。”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上榜者现在所管理的基金,都是二次出发的结果。他们之前或创业,或在大机构做投资,且已经通过卓著的战绩证明了自己。再做基金管理,无一不是“从心的选择”。

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此前担任阿里巴巴CEO。2011年创立嘉御资本,目前管理美元及人民币基金资产总额近200亿元人民币,是专注于新消费、跨境电商和出海品牌,以及前沿科技领域的投资基金。过往助力三十余家被投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乃至超级独角兽企业,其中包括泡泡玛特、安克创新、沪上阿姨、思摩尔国际等知名品牌。嘉御资本自2020年开始连续三轮投资沪上阿姨,成为沪上阿姨份额较大机构投资方之一。沪上阿姨在2024年年底门店数量达到近万家,今年刚刚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和嘉御资本一起,知壹投资(InnoVision Capital)同为沪上阿姨投资方,也在今年收获了一个新的IPO项目。其创始人、CEO赵福,2003年从清华大学跨学科数理基础科学班毕业,在摩根斯坦利亚洲直接投资部任职三年后,在亚洲业务初创时期加入了KKR,与团队一起参与了亚洲区业务从0到1的发展过程。

2016年,在KKR就职11年后,赵福离开KKR创立知壹投资。取名“知壹”,有知行合一,第一性原理之意,也想表达“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追求事物本质的思考原则。赵福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投资贝壳、京东物流、58等公司,又在碳中和、AI领域提前布局,基因治疗领先企业纽福斯、新能源电驱动产业龙头绿控传动、AI算力领先企业奕斯伟计算已成为独角兽企业。

同样穿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硬科技周期的,还有创世伙伴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

他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大学期间作为早期成员加入金融支付科技企业创业,设计研发了中国第一代电子支付软硬件系统。2002年,又创立了一家无线支付和风控管理企业,最终实现并购退出。2007年,他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加入KPCB,任KPCB中国基金主管合伙人,在KPCB的10年里,实现了35%以上的独角兽命中率。京东(NASDAQ:JD)、启明星辰(002439)、宜信(NYSE:YRD)、玩美移动(NYSE:PERF)等都是他主导投资的明星案例,近期,其中一家明星投资公司喜马拉雅被腾讯音乐集团以超20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2017年,周炜先生带领原核心团队创立创世伙伴创投,专注于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及前沿科技驱动的早期投资。目前创世伙伴创投已在新加坡、硅谷和北京设有办公室。

汉理资本合伙人钱晨,基于海外留学经历于投资生涯开始之初便涉猎国际并购和投资业务,先后任职于蓝色光标战略投资部,海航集团智能制造投行部总经理,复星集团美元产业基金执行总经理等。他主导投资和管理股权投资项目20余个,包括北美传播巨头Vision7、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豆盟科技(01917.HK)、美国GlobalEagle(ENT.US)和漫樱互娱等,总金额逾20亿美元。2019年,他敏锐地察觉到高校是很多硬科技和原始创新的源头,从而选择再次创业,成为汉理资本合伙人及洛育教育联合创始人,专注学院派创业者的投资与孵化,完成从战略投资到早期投资的蜕变。

Inception Capital 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David Gan,宾大沃顿商学院 MBA 校友,曾任摩根士丹利投资分析师,后创办过用户量破百万的社交 App。此后加入启明创投专注互联网消费投资,部分项目回报超百倍。

2021年创立Inception Capital,总部纽约,目前管理资产总额近9000万美金,主要关注中美前沿科技投资,投资组合覆盖全球60+企业,核心投资人包括 Animoca Brands、Galaxy Digital 等知名机构及 Bill Ackman, Alan Howard, Garry Tan等个人投资者。

拥抱变化 聚焦颠覆性创新



“风投的本质是预见未来,而华人风投家的独特优势在于——他们同时读懂东方与西方的未来。”


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地缘博弈等,叠加全球政治经济版图的震荡与重组,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在“变”成为唯一常态的背景下,华人风投家也在思考,如何在动态演变的风险与机遇矩阵中,精准定位那些能在下一个周期中破茧而出、承载未来价值增长的新机会点。寻找、甄别并下注于这些潜藏的明日之星,已不仅是策略的调整,更是生存与持续领先的必然要求。

赵福认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穿越周期,面向未来做好投资的核心是持续学习的能力。需要能够静下心来回归问题本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思考布局未来最重要的方向。“本质上要找到未来无论是科技、商业还是产品创新引领的企业,能够捕捉到未来用户巨大的需求,找到大的战场,找到大的机遇。通过大产业里面的龙头发展,带来好的投资回报。”

在他看来,对比AI的算法端和应用端,中国的企业和创业者在应用端拥有巨大的优势。事实上,中国创业者对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从互联网时代就已经领先全球,无论是To B Enterprise Agent还是To C Agent、具身智能、自动驾驶、再到AI和消费电子的结合等领域,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力和迭代速度都十分强大,加之我国的供应链优势,目前已经有一批“中国制造”的AI应用和产品创新独步全球。

知壹投资被投企业亚洲绿色低碳领域龙头企业——利德科技

谈到具体的方向时,他非常看好AI与绿色能源行业相融合的领域,暨AI for energy和Energy for AI这对孪生兄弟,包括To B Enterprise Agent、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具体到一家企业的投资时,他认为最重要的要看科技和商业的本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到底有多深,是否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谈到未来的投资方向,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方向,周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智能科技,特别是能够替代人类工作的完整产品。

周炜是一个科幻和历史爱好者,喜欢通过对“过去”的分析来找到关于“未来”的发展路径。他认为,这种“路径依赖”的分析方法,或许是在缺乏超级智者情况下找到未来路径的相对可靠途径。

在他看来,中国在智能产品的产业链优势、强大的对产品定义能力以及市场需求的确定性,中国企业在智能化方面必然会获得突破。一个理由是,智能产品严重依赖先进制造,中国在智能制造供应链中拥有近乎垄断性的优势。中国拥有完备的软硬件制造、电子、电池、零配件及封装生态,这是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系统性优势。“10个关键节点中,至少有8个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这个问题上,David Gan选择Robotics(机器人)方向。他认为,如果大模型重塑的是信息空间,那机器人将重塑物理空间。从劳动力结构、生产效率到生活方式,将带来现实世界的基础设施升级。

在商业化上,他认为,机器人领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临界点已到,机器人正大规模进入仓储、制造、零售、医疗等真实场景,开始释放商业价值。通用人形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领域结合了AI、机械工程、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是科技融合度最高的前沿方向。加之,中国工程师密度、制造能力与应用场景在全球首屈一指。在仓储物流、末端配送、工厂自动化、养老医疗等场景,机器人不仅是“可选项”,而是“必须项”。“这是一个产业不可逆的拐点。”

今年4月,David在杭州参访包括宇树在内的机器人代表企业,考察未来应用场景

钱晨非常看好两个投资方向,一个是消费领域,比如二次元、谷子经济等。二次元领域,他已经投资了漫樱互娱,在他看来,被年轻人所喜爱的,基于情绪价值的消费,是未来消费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另一方向是硬科技赛道,其中,AI是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嘉御资本从2017年开始布局跨境出海领域,已投资15家跨境出海细分赛道领军企业。卫哲认为,新周期下,要顺应国际形势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加速拥抱AI,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合理选择市场和资源配置。

比如,为了控制风险,嘉御资本对跨境出海领域提出了“两个分散”的策略:一是分散市场,过去主做美国市场的,继续发力增加美国以外的市场布局,比如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二是分散制造,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式供应链,打造中国以外的制造供应能力。

卫哲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抓住“中国式供应链+海归人才+互联网&AI”三大核心优势,通过差异化竞争开拓海外市场。他期待,中国企业把握供应链外溢机遇,以“Born to be global 生来全球化”的思维打造品牌、研发和生产。

在全球化领域,周炜认为,华人创业者如果能在全球成功本地化,实现“全球化2.0”,即分布式全球化,同时保持对中国资源的依赖,就能反向带动中国的零部件、人才输出和品牌认知,形成外部拉动型价值回流。如果大量“海外华人主导、链接中国资源”的企业在世界各地生根,既能分布式降低系统性风险,又能增强中国方案在全球的软植入能力。

陪伴式投资 价值共创



“这不是资本与企业的联姻,而是知本与资本的共舞。”


不再局限于传统“资金-回报”的单向交易逻辑,华人投资人陪伴式创业与价值共创已成为重塑创投生态的核心范式。深度陪伴既体现在早期种子期的商业模式打磨,也贯穿于成熟期的全球化扩张。其本质是通过信任关系的长期沉淀与知识资本的持续输入,将投资人的行业洞察与创业者的执行能力相融合,最终生发出更大的价值。

周炜如是说,“从单纯提供资金转向生态化投资,帮助企业构建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不仅是投资人,更是企业成长的战略伙伴。”他认为,投资后不仅是资金到位,更要提供团队构建、运营管理、市场洞察、合规咨询等全流程增值服务,成为企业全球化过程中的长期战略伙伴。

David Gan期许更多华人风投家不只是扮演“资金中介”角色,而是更主动参与创始人的产品打磨、商业模型验证与全球化路径设计,成为真正具备洞察与陪跑能力的长期合伙人。

“和老一辈成功的风险投资人相比,新一代的投资人,更愿意跟处在创业早期的创业者陪跑。和同辈也有共同语言,大家可有不同形式的常态交流”。

在大学时代开启创业旅程的钱晨,十多年后,又开始以“导师+投资孵化”的模式着力做高校硬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他看来,学院派创业新模式意义在于,在国家大力鼓励科技创业的当下,国内的高校技术专利产业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缺少的并非从1到N的营销和服务上的创新,而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从技术研发到成为商品之间如要打通链条,需要大量的资源、人才支撑。对于科学家群体来说,少有科学家能有技术研发、商业化、战略融资等复合型商业能力,导致出现科学家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钱晨倡导采用“导师+投资孵化”的模式,通过此种模式,教授All in技术研发,在商业化过程中,投资人全程陪跑,树立商业化信心,起到孵化的作用。“必须和教授建立起长期深度的信任关系,能够切实地解决教授关心的问题”。他已经投资了几位院士的项目,目前发展都不错。

钱晨参与国省级双创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赋能

同时,钱晨参与各类国省级创新创业赛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赋能。在此过程中,不仅指导团队梳理商业脉络,也提供资金支持,还帮助链接当地政府的支持性政策与上下游资源,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进一步降低。“和学生在一起,即是朋友,又是老师,也是投资人。”

在选择创业者时,赵福强调,要投资志同道合,并肩前行的创业者。知壹投资的slogan是:我们与创业者是创业长征道路上的战友,通过投资相互成就。知壹投资的利德科技便是其中的代表案例。2011年,赵福领导了KKR在亚洲的第一个ESG、绿色经济领域的成功并购型投资项目—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领先的污水处理膜技术企业联合环境。投资初期公司规模很小,在随后的几年间,赵福先后帮助公司完成了十余起产业上下游的并购,之后联合环境成长为全球膜技术领域的行业翘楚,以超16亿美金的估值出售给中信集团,实现了成功退出。2022年,知壹投资以极具吸引力的估值,以可转债形式独家投资了联合环境团队的二次创业项目利德科技——亚洲绿色低碳领域的龙头企业。2023年,知壹投资又与联合环境团队孵化并独家投资了亚洲能源及环保行业AI Enterprise Agent龙头公司--爱沃特AI。

未来:勇闯无人区引领原始创新



“他们不是简单的资本捕手,而是商业文明的'解码器'——将中国速度与全球视野熔铸成新投资范式。"


周炜认为,华人风投群体的崛起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可归纳为三角支撑模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本土市场基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创造了全新的投资赛道,消费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结构性投资机会,大量华人在硅谷等全球科技中心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具备独特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对东西方技术趋势都有敏锐的洞察力。

周炜作为导师给来硅谷游学的企业家讲课

David Gan认为,华人风险投资家正扮演“桥梁”的角色,正如Inception一样,连接东西方资本与创业生态。一方面,帮助中国和亚太的优秀初创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助力海外资本了解华人创业者的潜力与独特优势。

David Gan的职业生涯中,曾为数十家初创企业提供路演指导,从商业逻辑、投资人视角到国际表达方式,逐步打磨其融资材料和融资叙事,帮助他们更好地“出海”,吸引海外顶级资本。他认为,华人风投家具备语言与文化的双重背景,能够理解华人创业者的战略思维与执行方式,同时也能有效向欧美资本市场“翻译”他们的故事,推动认知共识的建立。

面对中美科技生态的差异化路径,越来越多国际资本需要“可信赖的中间人”来理解中国与亚太的创新机会,华人风投家天然具备这个角色优势,在地缘政治变化中反而迎来新机遇。

面向未来,赵福认为,当下的中国投资人是时代的幸运儿,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中国会诞生更多伟大的企业引领全球市场,而华人风投家担负着帮助这些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历史使命。

赵福认为“中国市场有韧性,国运也在”——中国有14亿聪明勤劳的人民,以及5000年积累下来的开放包容的文化,这是我们最大的国运,培育出众多优秀的创业者及投资人群体引领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比如今年春节后,从DeepSeek横空出世到哪吒电影文化输出,中国团队的原始创新力令全球惊叹,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各个领域惊艳亮相。

过去20年,中国企业更多是模仿美国的商业模式或技术,而未来20年,是中国企业出海和全球化的重要历史机遇,这就要求华人风投家和投资机构需要勇于投资“无人区”,以资本的力量支持中国企业持续科技创新,参与海外并购整合和加速企业国际化,从而成长为全球的行业龙头。

周炜也有类似的感受。他看到,华人风险投资家群体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需要从传统的资本提供者升级为全球化2.0的系统催化剂。也需要在未来,告别“布朗运动”式的随机投资,建立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投资方法论,精准识别时机与项目和全球视野与责任担当的提升等三个核心维度实现能力跃升。

谈到华人风投家的社会角色,周炜认为,要承担起"民间外交官"的角色,通过成功的商业案例展示中国的软实力,推动“效率导向、工程驱动、快速迭代”的中国商业范式在全球的软性输出。这种方式比传统国家品牌建设更柔性、更持久,不容易被政治对立打断。

钱晨也认为,在中国当下的阶段,更需要金融资本的介入,投资人基于全球资源进行整合,对中国文化、经济领域的对外合作交流都有很大帮助。“华人风投家过去可以穿针引线做资源整合。未来会更多链接中国和海外业务,也成为经济、文化的紧密纽带,带来更大的世界影响力。”

全球创新版图的竞赛已迈入以原始创新为核心赛点的新阶段。对于拥有独特“全球-中国双重视角”的华人风投家而言,这不仅是挑战,更是空前的历史机遇。未来,华人风投家群体凭借深刻的全球产业链洞察与扎根中国的本土化理解,将引领并催生中国的原始创新浪潮。也许,未来华人风投家成为“创新生态架构师”,通过全球化资本网络,将更前沿的科技趋势与优秀人才引入中国创新的沃土,又以深度价值共创为纽带,将国际视野、优秀学术资源与中国企业的工程化能力、巨大市场潜力深度融合,在AI、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等关乎人类未来的核心领域,不遗余力地支持科学家和创业者勇闯“无人区”。


“当OpenAI的代码与拼多多的算法同等重要时,华人风投家将成为新商业文明的‘双螺旋’——既书写技术史,也重塑资本地理。”




相关文章:

中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完成绿色甲醇加注07-03

“三个中心 一个高地 服务国家战略 赋能香港未来”巡回展亮相哈尔滨07-02

行业观察 | 深度解读《财经》全球华人风险投资家TOP 5007-02

海关抓LABUBU被网友追成连续剧07-02

翁城日记 94907-01

毕业季,就业季丨AI赋能就业新生态 新岗位创造就业增量06-30

美企获全球最低税豁免,告别“复仇税”06-29

马杜罗最新涉华表态:希望进一步加强委中媒体智库合作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