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村民 >

村民

乡村+美学=?广东正在做这件事|南方深读

2025-04-18 11:14:00

乡村+美学=?广东正在做这件事“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艺术的清风拂过南粤乡村大地,田间地头纷纷变为美学的“试验田”。从韶关的周前艺术公社到清远的“民宿村”,乡村美学的升级正在重塑乡村的文脉、提振乡村的产业,也在“唤醒”村民的文化自信。纷至沓来的“乡创客”为惠州东平村带来了“烟火气”,“大咖”云集的艺

到文山马关腊科村,体验多彩民俗,邂逅诗意生活

2025-04-08 17:14:00

“叠水彝寨,福地腊科。”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的山水间,藏着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彝族聚居村寨——大栗树乡腊科村委会腊科村。群山间的腊科村景色秀美。图源:云南日报在腊科村,80%以上的建筑为传统四合院,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3栋挂牌历史建筑静静矗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北京游客李捷告诉记者:“跟北京比,这里

海东民和: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为民底色

2025-04-18 18:43: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雪萌 通讯员 王金锁初春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杏儿藏族乡,山间新绿渐染,处处洋溢着春的生机。在胜利村的广场上,十几张小板凳围成一圈,乡纪委干部正和村民唠着家常。“以前村里的事就像雾里看花,现在纪委的同志常来村里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基本情况,连低保名单都要跟我们掰着手指头算明白!

南方日报头版丨村道变“金道”,河源东源有妙招!

2025-04-10 11:15:00

载于2025年4月10日《南方日报》头版。周末早上6点,阮小苹就忙活起来,炒好芝麻和花生,装上艾叶、糯米粉,她要和姐姐、姑姑一同回到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老宅。“格桑花开的时候,乡村的生意比市区火爆。”最多的时候,阮小苹家的小院一天能卖出千余个艾粄,收入近4000元。近三年来,乘着“百千万工

澄迈桥头村厨美食盛宴火热开席 解锁乡村旅游新体验

2025-04-27 14:42:00

南海网4月27日消息(记者 孙春丽)4月26日傍晚,2025“文化澄迈·十二乐章”之大地流彩·澄迈县第十三届桥头地瓜乡村文化季暨桥头地瓜产业发展招商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桥头村厨美食盛宴在桥头镇沙土村桥头地瓜文化广场火热开启。此次活动深度响应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建设号召,将乡厨文化、民俗艺术与富

“唤醒”老屋 富民增收

2025-04-11 10:19:00

“我家的老房子,还能不能纳入改造?”谢新华问。  方杰乐了,“想好了?”  “这是好事嘛,有搞头。”谢新华笑答。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月峰村,不少瑶族老屋独具特色,却长期闲置。而邻近的仰天湖大草原景区,因生态保护需要,对餐饮住宿项目严格限制。  闲置老屋和文旅发展之间,怎样更好适配?  “

记账近10万元,他从来不去要……

2025-05-06 14:51:00

4月22日仙桃市杨林尾镇革新村卫生室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66岁的向怀新翻出一摞账本“王*明,5元;李*道,25元;王*海,350元……”从几元到几百元一页页泛黄的账本写得密密麻麻今年,是向怀新行医的第47个年头他写下的诊断处方笺能装几麻袋也攒下村民看病赊欠的近十万元账本“雨天没带伞,谁都有难处的时候

怀集纪委监督赋能乡村道路改造,铺就碲下村振兴坦途

2025-04-14 00:06:00

在怀集县凤岗镇碲下村,大型机械的轰鸣声奏响着发展的乐章。曾经制约村庄发展的“肠梗阻”单行道,正逐步变成6米宽的民生幸福路,而这背后,离不开纪委的有力监督。“晴天一身灰,雨天半身泥,会车要退半里地。”曾经,碲下村的交通状况令人头疼。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宽度不足4.5米的村道,在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面

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白事“一碗菜” 节省两万块

2025-05-16 18:34:00

“大伙儿都忙活一上午了,来吃碗菜先歇会儿吧。”5月9日中午,一场葬礼上,肥城市安驾庄镇张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张敬正忙着招呼客人。“早些年村里办丧事,主家都讲究个场面,每桌的菜肴数量在11到15个不等,每桌的开销至少500元,这样算来整场丧事的花费少说也得两三万元。”张敬说道。作为村里的长者,今年77岁的

万物皆可“皮纳塔”

2025-04-16 01:48:00

安志勇和他生产的皮纳塔有一种洋玩具,叫皮纳塔,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深受外国小朋友的喜爱。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有一位“乡村好青年”,叫安志勇,专门带领村里人从事皮纳塔制作,产品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年出口量能达到二百多万只,让小乡村里生产的洋玩具走向了大世界。4月11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临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