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强农先锋丨徐凤杰:一切为了老少爷们更幸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11:24:00    

编者按 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标杆案例,传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汇聚农业强市的澎湃动能,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凝聚力量。

鲁网8月12日讯(记者 王玉龙 魏雪)走进潍坊市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一排排整齐的联排别墅映入眼帘,宽阔的柏油马路贯穿村庄,葡萄产业园里果农们正忙着修剪枝叶,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听着茂腔戏……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要啥没啥”的贫困村,村民靠天吃饭,户均年收入仅三四千元。

如今,松兴屯已经实现了土地全流转、大棚全覆盖、户户住楼房“三个百分百”,村庄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0万元,户均年收入超12万元。这一巨变,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村主任徐凤杰等“领头雁”的带领,更得益于他们“党建引领、能人治村、产业支撑”的发展模式。

能人回村,服务家乡

徐凤杰,55岁,汉族,中共党员。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人,现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委员,高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荣获“齐鲁乡村之星”“潍坊市农民工之星”等荣誉。

徐凤杰的故事,与一个人密切相关——徐林收,也是他几十年来的伙伴。

2011年,松兴屯村人、在外经商多年的徐林收高票当选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彼时,村里土地分散、产业单一,村民守着两亩薄田,年复一年种植小麦、玉米,勉强维持温饱。

村庄不靠山、不临水,唯一的资源就是1600亩土地。徐林收决定从土地入手,推动整村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然而,方案刚提出,就遭到不少村民反对:“除了种麦子玉米,别的不会!”“万一赔了咋办?”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徐林收带头自掏腰包,承诺“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一起分”。2012年,村集体一次性流转900亩土地,建起鲜食葡萄大棚。2015年,又流转700亩发展蔬菜种植。

2013年,村里开始紧锣密鼓建设新村,248栋二层小楼、6栋多层楼房拔地而起。2014年,松兴屯实施整村搬迁,全村700多口村民告别老旧平房,全部住进统一规划的联排别墅。村里还配套建设了松兴屯学校、老年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生活环境的“改天换地”。

受徐林收干事创业激情的感染,2014年,在外干工程行业、拥有一个红红火火公司的徐凤杰也回到了松兴屯村,与徐林收一道,共同致力于村庄的发展、村民的福利。

作为村两委重要成员兼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凤杰是村里各项政策的关键执行者。比如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白账”:

保底租金:每亩地年租金1200元,村民旱涝保收。

收益分红:合作社收益的80%归村民,20%归集体,双方得益。

就业保障:村民可返包大棚或进园区务工,年增收3万-5万元,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有收入。“全村无闲人,人人有事干,人人有钱赚”。

这一模式迅速赢得村民信任。2023年,合作社收入达42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80万元。

产业引领,强村富民

松兴屯村拥有1600亩土地。“松兴屯村的发展根基就在于土地!”村两委一班人认为。

数年来,村两委积极探索“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以丽珠源合作社为引领,推行统一规程、统一种苗、统一肥料、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七统一”标准,带领村民发展鲜食葡萄、高端果蔬种植。建成 900 亩鲜食葡萄大棚、120个高温果蔬大棚、54座全钢架模式冬暖大棚、500亩中荷果品示范园、占地6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育苗大棚,种植圣女果、蓝莓、维纳斯黄金苹果。注册“松兴屯”商标,获绿色食品认证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称号。其葡萄作为潍坊优质农产品代表, 2018年走进钓鱼台国宾馆,得到了京城市民的高度认可。2021年,松兴屯牌葡萄、苹果在第十七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分获金、银奖。

产业要振兴,科技须先行。十多年间,徐凤杰也从对果蔬种植一窍不通的“泥瓦匠”,跃变成为科技兴农的“好把式”。

2016年,他聘请寿光技术老师驻村,与青岛农大、荷兰范瑞布鲁恩苗木公司等高校、知名企业建立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相互支撑、资源共享的技术创新体系。

徐凤杰一边学习技术,一边指导实践,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本土人才,自己成为村里的“土专家”与科技致富带头人。他还多方寻求适合松兴屯的技术专家,专门聘请烟台市果树专家伍小兵做技术指导,成立以伍小兵牵头、各组长为成员的葡萄种植技术小组,从剪枝开始学习,每个环节制定具体方案,严格执行技术指标,全面提升种植技术。

在日常管理中,他们坚持用腐熟的豆饼、有机肥做为基肥,用以色列进口水溶肥冲施,使用粘虫板、杀虫灯,实施果园生草技术,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018年12月,为建设苹果示范基地,他亲自赴零下30多度的东北地区查看苹果苗,手脚冻僵仍一家家苗场对比挑选好品种。2019年,他流转周边村的500亩土地,借力“一带一路”机遇,与荷兰公司合作,建设了中荷高端果品示范园,种植的维纳斯黄金苹果荣获“山东省苹果大赛金奖”。2024年,“高密市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生态农场。松兴屯葡萄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融合发展,美丽家园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徐林收、徐凤杰等争取多方支持,实现多层次发展。

进行标准化种植,打造“丽珠源”品牌。松兴屯以葡萄、苹果、蔬菜为主导产业,引进阳光玫瑰葡萄、荷兰苹果等高附加值品种,注册“丽珠源”商标,产品远销北上广深。村民徐凤坤返包200亩葡萄园,2023年收入突破300万元。

延伸产业链,育苗基地+深加工。过去,村里种苗需从寿光采购,成本高昂。2018年,松兴屯投资1500万元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实现种苗自给自足,并对外销售,减少了开支,实现了增收。此外,合作社还积极探索葡萄酿酒、果蔬脆片等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农旅结合,葡萄文化节+田园综合体。依托“丽珠源”品牌,松兴屯连续举办多届葡萄文化节,年吸引游客近万人。

另外,这些年来,松兴屯整治垃圾湾、臭水塘,栽植各类树木3万多棵,村内建设了小西湖游乐园、“三棵松”广场、兴园公园、“巾帼井”红色印记、村史馆、葡萄文化长廊,发展农家乐、采摘游,2020年,承办潍坊市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三产融合”的嬗变。特别是最近几年,他们新建了15亩休闲采摘园用于栽植葡萄、草莓、蓝莓进行新品展示与研学教育;组织举办“七一”“十一”文艺晚会,每年举办松兴屯“葡萄文化节”和啤酒音乐节,邀请网红走进松兴屯,拓宽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多维度推介松兴屯优质农产品。带领合作社“新零售”团队参加省总工会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色土地”赛道第一名,荣获特等奖。村里还重建了茂腔剧团,每晚在乡村戏台演出国家级非遗剧目;每逢重大节日,村里举办文艺汇演,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乐在其中。每年春节前,村里不仅发放米面鱼肉等年货,还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子”,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松兴屯,一个产业发展、村民富裕、村风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悄然成型。

站在新起点,松兴屯的振兴之路仍在延伸。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生态循环,探索林下经济、有机种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辐射带动,整合周边7个村,规划建设1.8万亩田园综合体,形成‘五彩七园’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徐凤杰表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一个人富不是富,共产党员的使命就是要带领大家一起富。”徐凤杰的这句话,道出了松兴屯成功的核心——能人带头、产业支撑、村民共富。从“土里刨食”到“土里生金”,松兴屯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要选对“领头雁”,更要找到自己的最合适路径、激活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相关文章:

女生考上清华被奖100万元?当地教育局:违规宣传高考成绩,已制止08-13

强农先锋丨徐凤杰:一切为了老少爷们更幸福08-13

“拨”改“投”浇灌科创森林!210多家鲁企受惠于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08-10

不要用!药物洗头、拖地突然流行 医生:滥用后果很严重08-08

极目政情丨生于1998年8月,张媛媛当选副镇长,4年前参加工作07-27

一只新股顶格申购需1276.51万元 下周3只新股可申购07-27

电信诈骗手段翻新,法律底线切莫触碰07-27

监利学子李鑫博圆梦北大 爱心协会万元奖励传递家乡温度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