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柳姗姗 彭冰 通讯员尉迟中诚)日前,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部(长春一部)焊装一车间的高级技师宋威带领攻关小组,历时三个月冲刺攻关,成功研发出适配工艺机器人的三元锂备用电池组,一举将电池寿命从两年拉升至10年,单台年降本46元,全公司推广预计每年降本超40万元。
这场从“铅酸”到“锂电”的跨越,不仅破解了设备维护的痛点,更以一“池”之力,为行业树立了技术降本的标杆。
2024年10月,车间内800多台服役近8年的工艺机器人面临备用电池老化难题。原装铅酸电池寿命短、更换频繁,漏液产生的酸雾甚至腐蚀设备电路,单次更换成本超千元。
“不能总被备件‘卡脖子’!”宋威带领团队立下军令状,决定研制一款长寿命、低成本、更安全的替代电池。然而,自主研发之路远比想象艰难。一次次测试中,电池盒结构优化、钢带焊接工艺创新、超压保护模块迭代……技术细节被逐个击破。最终,一块仅重1.2公斤、成本82元的锂电池组诞生,尺寸比原电池缩小50%,却能稳定供电60次循环,低温与过充测试均达行业领先标准。
新电池的魔力远不止于寿命延长。车间里,工人指着控制柜感叹:“以前塞两块铅酸电池的空间,现在一块锂电就够用!”分体、横排、竖排——团队通过模块化设计,让电池组适配所有型号的机器人控制器,连2018年以前的老设备也“焕发新生”。如今,首批10套电池已在车间稳定运行,低温测试显示零故障。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宇树声明:没有参与任何比赛04-19
汽车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实施: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04-16
骨科机器人“执刀”精准到毫米,元化智能展现“中国智造”创新实力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