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仙桃市杨林尾镇革新村卫生室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66岁的向怀新翻出一摞账本
“王*明,5元;李*道,25元;
王*海,350元……”
从几元到几百元
一页页泛黄的账本写得密密麻麻
今年,是向怀新行医的第47个年头
他写下的诊断处方笺
能装几麻袋
也攒下村民看病赊欠的
近十万元账本
“雨天没带伞,谁都有难处的时候。”
多年来,向怀新对账本只字不提
从不主动找村民要账
“村民这么信任我,
怎能丢下他们不管”
1959年
向怀新出生在革新村
家里有5个兄弟姊妹
父亲是村里的老支书
15岁那年
向怀新到荆州卫校学医
4年后毕业
不少同学到上海、武汉就业
他选择了返乡
为村里乡亲看病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
村里需要一名专业医生。”
向怀新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
个体诊所兴起
隔三岔五
有外地的同学联系向怀新
“干村医能赚几个钱?
赶快出来挣大钱。”
有人这样劝他
一次,向怀新心动了
到武汉汉口宝庆街
开了一家个体诊所
不到三个月
三名当地村干部找上门
“你走了,我们有个头痛脑热找谁?”
村民们请村干部
给向怀新捎话
“村民这么信任我,
怎能丢下他们不管。”
向怀新二话不说,回了村
这一待,就是几十年

向怀新翻看账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雷巍巍摄)
“这么多年,
没人说过向医生一句坏话”
4月22日下午
村民舒振彪骑着摩托车急行而来
因为咳嗽
向怀新为他开了一瓶甘草片
“向医生,走得急,医保卡忘带了。”
“没得事,有空记得带过来。”
这一幕,在革新村司空见惯
向怀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
村民看病买药刷医保卡
“赊药”的人越来越少
无论是政策普惠的今天
还是资源匮乏的年代
向怀新的心里总有一杆秤
“爸爸看病不图钱,
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向怀新的大儿子向波最了解父亲
在向波的印象中
找父亲看病的人很多
但向怀新从来“只看病、不谈钱”
据向波粗略估计
前些年,村民看病欠下的医药费
有近十万元
如今,账本上的村民
有的已经离世,有的搬离本村
有的多年不知音讯
那一摞记账本
向怀新很少对外人提及
到底有多少村民欠账
向怀新早已记不清
治病救人的一幕幕却清晰如昨
四组村民王中平
患上结核性胸膜炎
一次高烧不退
向怀新紧急联系上级医院转诊
经过20多天的治疗
王中平转危为安
村里一个4岁男孩
因肺炎突发心衰
向怀新和两位村民
轮流蹬自行车30多分钟送医
从死神手里抢回年幼的生命
“这么多年,
我没听到村民
说过向医生一句坏话。”
革新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华说

向怀新在查看病人资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雷巍巍摄)
“宁可找亲戚借钱,
也不找村民要账”
向怀新的家
是农村寻常的三间瓦房
这些年,村里陆续盖起楼房
向怀新家依旧墙面斑驳、陈设简单
老两口和两个儿子都住在这里
“宁可找亲戚借钱,
也不找村民要账。”
妻子刘兰秀埋怨向怀新“太老实”
但拗不过他

向怀新记账的本子。
向怀新一心扑在工作上
刘兰秀主动承担起家里
3亩多地的农活
农闲时到仙桃城区打零工补贴家用
向怀新的小儿子向韦今年37岁
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海员
每年有8个多月不在家
“别人有困难,
搭个手、拉一把,很正常。
我家有困难,别人也会帮忙。”
谈起为病人免单一事
向韦十分理解父亲
家人支持
是向怀新干下去的最大动力
50岁那年,向怀新学会了操作电脑
除为村民看病外
他还负责村里的公共卫生工作
通过网络上报村里
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
血压、血糖等监测情况
空闲了,他就忙着给自己“充电”
“干我们这一行,人命关天,
不学习是要翻船的。”
至今,向怀新没有发生过
一起医疗事故
你打算干到啥时候?
“奋斗一辈子,为老百姓干了点实事。”
向怀新笑着作答
“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能当逃兵。”
采访结束后
记者加了向怀新的微信
发现他的微信名叫“医仁”
源自“医者仁心”
向村医向怀新致敬!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 雷巍巍)、湖北日报客户端仙桃频道通讯员 刘瑶
相关文章:
帮扶战报丨白玉县德西村首个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正式投入运营05-06
记账近10万元,他从来不去要……05-06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被揭开:我们被骗了好多年05-06
*ST正平2025年1-3月净利润为1457.1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99%05-06
联播观察|“花式”解锁好春光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