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3万证券从业者!券业人员大扫描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4:46:00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期中证协研究复盘了近四年证券业人员变动情况。

从近四年的数据来看,券商从业人员队伍已进入存量盘整阶段,行业正从“人海战术”向“高质高效”人才战略转型。业务结构上,经纪业务人员规模持续收缩,人均收入已企稳回升;而投行业务近几年增员带来的负担加重,仍有待深度调整。

该研究还建议,未来证券行业从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例如头部券商加大核心业务人才建设,进一步增加信息技术和国际化人才储备,中小券商探索差异化经营,以及持续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等。

从业人员向大中型券商集中

研究显示,从近二十年来的行业发展看,从业人员队伍经历了由快速增长到存量盘整的过程。2005年到2017年人员数量每年递增,由6.5万人扩充到34.39万人,随后进入盘整阶段,在32万人至36万人间小幅波动。

截至2024年末,券商从业人员为33.57万人,较2021年减少7003人,降幅2.04%。

一大行业趋势是,从业人员向大中型券商持续集中。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人数最多的公司人员规模逆势扩张至14216人,增幅11.45%;头部券商(指综合总资产、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人数等指标,排名前五的券商)人数占行业总人数比例提升至17.56 %。

分业务来看,人员结构也深度调整。2021年至2024年,证券经纪人缩减2.7万人,降幅48.85%;投资顾问增加1.2万人,涨幅17.46%;证券分析师和保荐代表人分别增加2140人和1406人,增幅分别为62.46%和19.02%。这表明,行业向财富管理转型加速,以及对研究、投行业务人员投入增加。

36岁以上从业者占比突破50%

年龄结构上,2024年,行业36岁以上从业人员占比首次突破50%,较2021年提升10.05个百分点。其中36—45岁群体占比达35.26%,成为骨干力量。从业年限分布来看,具备11—19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占比29.58%,入职未满1年的新人占4.52%,人员队伍向经验化演进。

这表明,证券行业对人员增量需求变小,更多是行业内自循环和优胜劣汰,这对提升执业质量有利,但也可能出现青年人员储备不足的问题。

教育背景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从2021年的26.81%上升至2024年的34.06%。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从15.70%下降至9.71%,从业人数减少近四成。

经纪业务人员规模持续收缩

中证协还研究分析了券商主要条线人员构成占比。2021年至2024年,券商八大主要条线人员占比波动不大,但变化趋势明显,即经纪业务人员占比下降,其他人员占比上升。

具体来看,经纪业务人员规模持续收缩,总量从2021年的17.85万人减少至2024年的14.61万人,降幅18. 13%;结构上,证券经纪人大幅下降,证券投资顾问大幅增加。

从证券经纪业务人均营业收入来看,人员调整带来人均营业收入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下降后企稳回升,在2024年超越2021年水平达到87.55万元。

自营业务人员规模“先扩后收”,经历2022—2023年的大幅增长后,又回落到2022年的水平。结构上,权益投资人员下降14.68%,债券投资人员增长25.06%,,量化与衍生品投资人员分别微增6.96%和8.23%。人均营收则在经历2022年下滑后,于2024年回升至1612.53万元。反映人员从权益投资向债券投资转移,同时增加了量化和衍生品等新领域的人才布局。

投行业务增员带来的负担加重,需深度调整

研究表明,2021—2024年,投行业务人员规模从2.73万人增长10.6%至3.02万人,但人均营业收入却从258.06万元降至116.79万元,降幅达54.74%。虽然2024年投行业务人员较2023年有所减少, 但人均营业收入依然大幅下跌。

研究显示,长期来看,随着注册制改革逐渐深入和并购重组需求释放,投行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投行人员储备过于饱和的现状仍需时间消化,人均营业收入企稳回升还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资管业务方面,资管业务人员从2021年的6126人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7073人,三年增长率分别为4.42%、7.21%、3.18%,增速放缓。人均营收在下滑两年后于2024年止跌回升,三年增长率分别为-18.33%、-22.62%、3.25%。这说明,随着资管业务人员数量的持续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报开始显现。而且随着新投入人员成熟度的进一步提升,这种回升态势有望继续扩大。

研究业务方面,2021-2024年,研究与机构销售人员扩张47.29%,从5813人增至8562人,其中研究人员增长36.82%至6968人、机构销售团队激增121.39%至1594人,销售人员/研究员配比从1:7.1优化至1:4.4。

研究称,受费率改革等影响,交易单元席位租赁净收入下降42.7%至144.34亿元,同时,研究人员的大幅增加,也导致研报业务人均营业收入下滑30.10%至12.33万元。研究业务价值并不限于财务表现,如研报的市场影响力、对投资决策的支持度等均可体现价值。未来,随着研报质量和人员素质的提升,研究业务的贡献将进一步显现。

此外,研究还提到,2021—2024年,信息技术(IT)人员占比从4.66%提升至5.96%,人员总量增长25.37%,但IT人员占比较低的情况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与国际投行金融科技人员占比超30%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进一步增加IT和国际化人才储备

研究称,四年来证券行业积极调整人力资源战略,从“追数量”向“求质量”转变,一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未来,行业可在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的能力建设。2024年头部券商人均营收和人均净利润分别为349.85万元和97.77万元,与同期高盛集团的人均营收839万元和人均净利润226万元相比差距显著。具体到投行业务上,头部券商2024年投行业务人均营收约177万元,不到同期高盛集团投行业务人均营收约810万元的四分之一。头部券商可继续加大人力投入,尤其是加强核心业务专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

二是进一步增加信息技术和国际化人才储备。在这两类人才储备上,头部券商明显不足。2024年国内头部券商信息技术人员占比6.50%,而高盛集团约有24%的员工为计算机工程师;头部券商具备境外工作经验人员占比低于3%,境外留学背景人员占26%左右,而高盛集团海外员工占比为48%。头部券商可有序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拓宽国际化人才储备渠道,完善跨境人才培养机制。

三是进一步探索推动特色化、差异化经营。2024年证券行业人均营收134.40万元,仅为头部券商的38%,说明中小券商人均效能较低。而这样的人均效能差距是发生在头部券商增员和中小券商减员的背景之下,说明近年来中小券商在减员过程中并没有实现人员的结构调整,导致减员仅实现了“成本瘦身”而非“效能升级”。中小券商可结合资源禀赋、区域特色等尽快找到转型突破口,在细分市场加快构建人才队伍优势,推动特色化、差异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持续推进职业道德建设。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现象屡禁不止,投行业务违规频发,经纪业务违规占比较高。行业可继续深化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合规执业的底线思维根基,强化人员执业能力培训,避免因能力不足引发的违规风险。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刘榕枝

相关文章:

@33万证券从业者!券业人员大扫描来了!08-18

民乐县苏油口水资源保护利用所挂牌亮相 开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新征程08-15

男子隔空猥亵20名幼女被判15年半08-15

“一个淘宝”的历史进程08-14

女生考上清华被奖100万元?当地教育局:违规宣传高考成绩,已制止08-13

强农先锋丨徐凤杰:一切为了老少爷们更幸福08-13

“拨”改“投”浇灌科创森林!210多家鲁企受惠于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08-10

极目政情丨生于1998年8月,张媛媛当选副镇长,4年前参加工作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