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顶月明》升级归来!5月1日、2日,该剧回到故事的原点——广州,在广州大剧院震撼上演,大受观众欢迎,再度讴歌广州开发区踔厉奋发、科创引领的时代篇章。

歌剧《湾顶月明》在广州首演
广州首演座无虚席
《湾顶月明》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以广州开发区建设者及身为黄埔军校后人的创业者为主要人物,描绘新时代建设者、奋斗者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讲述了一个饱含家国情怀、充满友情亲情、融汇真情爱情的现实主义故事。
5月1日,正值“五一”国际劳动节,广州大剧院歌剧厅内坐满观众。有人在仔细浏览《湾顶月明》的剧情简介,也有人在和朋友交流,后排则有人拿出提早备好的望远镜,期待着好戏登场。
其中,不少观众是一家人前来看剧,有家长表示,想借此剧告诉孩子“劳动最光荣”“奋斗最美丽”的厚重内涵。在“五一”这个专属劳动者的节日里,该剧特别邀请劳模代表、奋战在一线的职工与默默奉献的工会工作者共同观看,致敬最美奋斗者。

歌剧致敬广大劳动者
据了解,《湾顶月明》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联合出品,也是继舞剧《到那时》后的又一次合作。
修排后首次亮相,讲好奋斗者的故事
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艺术院团之一。歌剧《湾顶月明》吸纳一批国内一流、业内顶尖的艺术家参与剧目创排。其中,中国著名表演教育家、中国歌剧导演领军人物陈蔚担任总导演,著名编剧钱晓天担任编剧,著名作曲家赵麟担任音乐总监、作曲,著名歌唱家王一凤、高鹏、王杨、初煦等担纲主演,将这个“家国故事”以更好的面貌展现给观众。
本剧的男主角陈粤是一位海归人才也是黄埔军校后人,因特殊原因回到黄埔,被这里的现代科技所吸引,被奋斗的黄埔人所感染,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根也收获了爱情。女主角广东姑娘华美珠以工作身份陪着陈粤来到广州开发区,二人的故事因误会展开,也由此互相了解,有情人终成眷属。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华美珠的父亲华智强,知名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十分看重陈粤的才干。
在5月1日首映场上,饰演华美珠的演员王一凤坦言,虽然自己不是广州人,但作为女主角回到《湾顶月明》的发生地,这次演出也是“对家乡的一次汇报”。“这部剧的题材很特别,既展现了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又呈现了黄埔精神在几代人间的传承,讲述了奋斗者的故事。”王一凤说。

歌剧展现广州开发区鲜明的科创特色
“从去年7月在北京演出到现在,每次排练后我都会思考还有哪里可以精进。”广州首映场上陈粤的饰演者王杨谈到,此次来广州演出他对陈粤这个人物的理解更加丰满,希望能通过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让观众深入了解大湾区的高科技、经济发展。
华智强的扮演者高鹏透露,2024年底,主创团队对该剧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改,令整部剧的剧情更加合理,比如陈粤是如何被挽留,并最终决定留在广州开发区发展的过程,而此次演出是本剧修排之后首次与观众见面。
高鹏说:“还是想激励年轻人,让他们了解黄埔是如何支持年轻的海归科学家的,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科学家回国,支持祖国的建设。”
融入开发区元素,全新角度展示黄埔
2024年7月12日、13日,该剧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正式首演,一经推出便收获广泛好评。同时,该剧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发布的《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新创剧目名单(初选)》及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作为一部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创作的歌剧,《湾顶月明》中少不了广东元素。这次回到“老家”演出,更是加重了广东春节年俗、醒狮等元素。“借着来广州,很多演员还特别学了学粤语,为了更好地演绎剧中的粤语歌。”高鹏笑着说。

歌剧融入岭南文化元素
《湾顶月明》作曲之一张巍也提到,歌剧前奏曲融入广东经典童谣《月光光》,并在整场演出中多次出现。同时,还使用了高胡、竹笛等乐器演奏广东过年时经常听到的旋律,以及不少广东民歌。
而黄埔,更是贯穿整场的重要元素。除了多次出现的黄埔军校,歌剧里还展现了不少黄埔非遗元素,包括深井烧鹅、大盆菜、乞巧节等。
不只是历史文化,广州开发区的科技元素同样被融入场景设计中。“我们舞台主体可以旋转、移动,就像一个小岛。”陈蔚说,这参考了在黄埔采风时,广州国际生物岛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在她看来,黄埔有太多故事可说,中国歌剧应该多一些现代题材,尤其是科技强国这方面,展现中国全新的面貌。
“这次的创作经历很不一样,我想通过《湾顶月明》来展现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永远向前。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应该放到舞台上去演绎。”陈蔚说。
文|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孙旭东图|丁啸
相关文章:
超2000名外籍游客乘3艘巨轮来 天津口岸迎“邮轮热”05-02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05-02
书坊|当女子身影闪耀在运动场05-02
独一无二:帕加尼展示Zonda Roadster超跑,昆仑山主题05-01
中国经济扛得住巨浪(望海楼)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