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爬山街早市,案板上的青菜还带着凌晨批发市场的霜气。一旁摊位的油锅里“滋啦”一声香气四溢,夫妻俩相视一笑。这一幕,被几米开外的王永强稳稳框进取景框。
这个在网络平台被粉丝“宠爱”的“街拍侠”,将账号定名为“镜头下的文登”,在17年里用镜头“雕刻”时间,把文登的每条老街都拍成了有温度的“连续剧”。


王永强的摄影装备变迁史,就是一部小城影像进化史。2008年,他揣着卡片机穿梭在早市,追逐豆腐摊热气腾腾的蒸汽,拍下剃头匠手里翻飞的刀影。
如今,他背着长焦微单,甚至可以捕捉到馄饨摊主丁姐眨眼的睫毛,但始终不变的,是那本写满故事的“电子备忘录”:“王记卷凉皮下午3点40出摊”“修鞋匠老张周三歇业”……每行笔记都藏着市井的呼吸。


“拍早市和夜市就像拍纪录片,每个镜头都是倒计时。”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沉,他可以在工作之余花三四天的时间来蹲守,只为抓取素人吃到焦香油饼时露出幸福笑意的那一刻。网友戏称他是“文登最懂吃的摄像师”,他却说:“我拍的不是食物,是一代人的记忆。”他最得意也是最难忘的,则是一组军人夫妻离别的“私房照”:丈夫因公在外数十载,探亲结束时对着妻儿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这个画面被网友热议:“看到军礼的瞬间,眼泪止不住了。”




“每个平凡人都是生活剧场的主角。”在王永强的镜头里,有丁姐在馄饨摊上随意洒下一撮虾皮,油润的紫菜下藏着大个馄饨;有老蒋牛肉摊主让牛腩在砂锅里咕嘟出钢琴般的韵律,把平凡的卤味变成治愈人心的咒语;有修自行车大爷的“匠人精神”,也有卖鞋垫大妈自带的“喜剧效果”……王永强的镜头永远不会单薄。
下午6点,从峰山公园到抱龙河畔,都会出现一道风景线:王永强背着双肩包,骑着单车“扫街”。在他看来,“自行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响,就是小城的心跳。”

在这个短视频追求“15秒爆款”的时代,王永强坚持用长镜头讲故事。“慢就是快。”他说,当年轻人刷到早市影像,能想起奶奶买的油条香,就值了。
如今,王永强的镜头里多了新内容:非遗石头画、文登花饽饽。他要让子孙后代知道,咱文登以前的早市是“人声鼎沸”,现在的公园是“书香四溢”。有粉丝曾留言:“在国外看到你拍的文登,突然觉得‘故乡’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那一刻,王永强的心都化了。


日暮春山绿,我心清且微。他的镜头里,晚市的灯光次第亮起,烤鱿鱼的香气在街角氤氲。这个自称“普通老百姓”的摄影师,用17年光阴证明,最朴素的热爱就是让一座小城的烟火气,永远鲜活在时光里。
相关文章:
16位中央巡视组组长,已全部亮相04-17
走进四大名著的“天文厅”04-12
和讯投顾邓雄:下周一将会是关键的一天04-12
最新消息:10级大风已到赤峰!04-11
十七个春秋,“街拍侠”织就小城光阴故事04-10
从“首个”到“之最”04-10
C视觉·大家谈⑳ | 田相和:17年“追山”,用镜头绘就蜀地雪山图景04-08
美股崩盘,美财长甩锅DeepSeek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