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军事】;
受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影响,美国近来愈发重视弹药储备问题,计划押注新一轮的廉价导弹,试图通过这种低成本武器实现可负担的大规模部署。那么,这些廉价武器能否满足美军期待?
美军为何开发廉价导弹?

资料图:美国AGM-158XR导弹(来源:中国国防报)
据报道,美国国防承包商L3哈里斯科技公司近期发布了“红狼”导弹。据称,该导弹的射程超过370公里,可打击移动的海上目标,每套导弹的售价约为30万美元。军事观察员张学峰认为,这种廉价导弹的开发,表明美国正在为未来与大国作战进行弹药储备。
张学峰:
俄乌冲突凸显了导弹在高强度作战中的重要性。
未来美军在应对高端对手时,主要依靠投放AGM-158等防区外发射武器,以确保载机安全,但此类弹药价格高昂,且产量有限。
因此,近年来美国军方开始关注低成本的防区外发射武器,以便为未来大规模作战进行弹药储备。
低成本武器能力如何?

资料图:美国“红狼”导弹渲染图(来源:参考消息)
实际上,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像“红狼”这样以“经济实惠且可大规模部署”概念进行营销的武器,这其中包括安杜里尔公司的“梭鱼”无人机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通用多用途卡车(CMMT)。张学峰对这类低成本武器的“降本增效”措施及作战性能进行了分析。
张学峰:
这类低成本武器主要通过减小武器的尺寸和采用廉价的子系统产品等方式来控制成本。
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的同时,其部分性能也有所降低。比如,它的隐身性能肯定不如昂贵的巡航导弹或者防区外发射武器,而且导弹的战斗部重量较轻,威力自然会下降。
但这类导弹往往以量取胜,即使被对方的导弹拦截也不“亏本”,而一旦突防成功就能给对方制造很大的麻烦。
美军能达成自身企图吗?

资料图:美国下一代巡航导弹AGM-181渲染图(来源:国防科技要闻)
张学峰进一步分析,尽管美国军方正试图投资新兴的防务公司,以刺激本国导弹工业的发展,从而缓解高端弹药短缺的问题,但受到新兴公司缺乏经验等因素的制约,美军或许只能“空欢喜一场”。
张学峰:
此前美国的导弹工业存在高度垄断现象,导致其研制的新型导弹不仅价格昂贵,交付还常常延期。比如,美国空军研制的下一代巡航导弹AGM-181,单价居然高达1400万美元。
为了能在美国军工领域形成竞争之势,美国军方现在开始投资一些新兴防务公司,甚至投资一些看上去并不靠谱的项目。但是,这些新兴防务公司设计的导弹实际性价比如何,仍是未知数。
记者:贠瑞静
相关文章:
美军能押中“宝”吗?07-27
扎根国防一线30年 导弹筑巢人崔道虎始终坚持“施工零误差”07-26
2025年比利·简·金杯总决赛郑钦文领衔中国队出战07-22
前美国驻北约大使:特朗普自以为握着所有底牌,他被误导了07-15
美元稳定币暗藏挤兑与“脱锚”风险07-15
王楚钦晋级WTT美国大满贯男单决赛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