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码苏州双拥“八连冠”“满堂红”背后的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6:49:00    

军爱民、民拥军,双拥工作是军政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双向奔赴”。今天(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苏州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受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苏州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苏州首次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受命名“满堂红”。这座红色热土,以“崇军守护”的创新实践绘就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美画卷,谱写出经济强市与强军兴军同频共振的时代乐章。

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双拥大格局辉映鲜明底色

“嘀!”来自全国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只需刷一下优待证,苏州91个景区一卡畅游、公共交通免费乘坐。

2023年3月18日,苏州发布重磅拥军政策,全国范围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可以在苏州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免费参观游览76个景区。

2024年5月28日,优待服务再升级。无需开通任何功能、无需等待人工查验,可直接刷优待证实体卡免费乘坐苏州地铁;同时优待景点数量拓展至91个。目前优待对象日均乘坐地铁22504人次,游园193人次,社会反响热烈。

“真金白银”的政策,是苏州新时代双拥工作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切片,映照出了这个城市最鲜亮的底色。苏州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常抓不懈,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推动双拥工作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四年来,全市投入双拥经费逾亿元,军地互办实事469件。

崇军双面绣织就“繁华图”

红色热土,鱼水情浓。承载着广大退役军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苏州,用心用情穿针引线,双面绣出了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姑苏崇军繁华图》。

崇军组织队伍壮大。全市近百家社会组织开展常态化拥军优属活动,成立社区(村)拥军优属服务站、基层服务平台近1500个,双拥服务组织超5000个,军民共建对子3000余对,从事拥军优属活动的志愿者超5万人。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项目28个,募集关爱基金1940余万元。

崇军服务网络多维。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152家,年均常态化联系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0余万人次,及时帮扶困难退役军人5000余人次。为全市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购买团体意外及重疾险,为1万名残疾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购买个人医疗险。

崇军文化氛围浓厚。6所中小学校获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7所高校联合成立“弘扬英烈文化青年联盟”。系统整理全市2797名烈士信息,补充完善烈士档案300余份,建成双拥载体87处。全市涌现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5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1人,全省“最美拥军人物”3人。

崇军优抚内涵多元。推动实施“崇军康养”工程,挂牌16家优待定点医院,25家退役军人康养中心。构建“医康养1+N”服务新模式,为军休干部提供3大类20余项服务。联合150多家律师事务所,年均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外出跑办1000余件次。

崇军稳岗举措扎实。3年来共为1816名退役士兵提供培训服务,开展招聘活动152场,提供岗位11672个。探索开展退役士兵“积分进村”工程,选拔120余名优秀退役军人到村(社区)任职。

崇军安置渠道畅通。在全省率先开辟军队文职人员落户“绿色通道”,近4年安置转业军官535人。建立苏州大学退役军人事务培训学院(苏州大学退役军人事务研究院),累计培训转业军官400余人次。

一件件崇军拥军暖心事、一个个情系双拥热心人,处处体现率先、凸显品牌、展现亮点,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在“福气之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城连城舰共建擦亮“苏州名片”

4月21日,中国海军郑和舰缓缓停靠太仓港润禾码头,这艘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以伟大航海家郑和名字命名的远洋训练舰,将在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太仓驻泊4天,丰富的双拥共建活动正在陆续展开。自2004年7月太仓与郑和舰签订双拥共建协议起,便注定了这份永不可分的鱼水情缘。

关注“家乡舰”,同名更同心,这是血脉相连、精神交融的深厚情谊。苏州积极开展“城舰共建”,联合苏州舰等7艘城市命名战舰开展结对共建,多方位参与共建舰队文化建设和舰上后勤保障,实现城市与战舰共建全覆盖。

此外,苏州全力打造“城连共建”示范工程,投入资金1000余万,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驻藏边防部队3500平方高标准营房建设;持续开展“情系边海防”活动,四年来共慰问苏州籍边海防官兵(家庭)268批次。

在苏州,“城舰共建”“城连共建”已经成为双拥工作的鲜明特色和亮丽名片,推动苏州双拥工作创新发展。2019年以来,全市投入3500余万元用于部队建设,投入3000万元新建军事运输投送通道,投入近亿元对苏州军分区民兵训练基地提档升级。

拥军支前保障能力强不强,提升军供站保障质效是关键。苏州军供站时刻紧贴部队实战化需求,构建“医、食、住、行”综合服务平台,可同时满足5个点位5000人以上保障需求;打通“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线,提供全域化保障,为凝聚部队战斗力蓄势赋能。四年来,累计完成任务保障763批次,110386人次。

鱼水情谊深共育“双拥繁花”

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一心为民的情怀,深深烙印在人民子弟兵的基因里。

军民携手,温暖同行。苏州军分区、驻苏各部队和武警支队始终情系地方发展。他们连续6年向地方对口帮扶村拨款110余万元,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他们高标准完成抗台风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深刻内涵;他们撸起袖子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让军民间的深情厚谊在流淌的血液中传递;他们用心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军营,年均完成135所学校,17万余名学生军训任务,通过“零距离”体验激发青少年爱国拥军热情;他们热情加入“孔雀蓝宣讲团”,用生动的国防教育宣讲增强市民国防意识。

相隔山海,军民连心。作为流动的“苏州名片”,海军“苏州舰”官兵多次采取视频连线、回信复函、录制视频等方式,积极参与全市中小学国防教育活动;加强社会禁毒宣传,与抗美援朝老兵共话强军使命,为城舰共建、军民同心优良传统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双拥工作,是一场军政军民的“双向奔赴”,在这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旅途上,还活跃着广大退役军人的身影。

全市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180余支,招募2.1万余人,累计开展活动130万余小时,服务广大群众13万余人次。组织优秀退役军人宣讲团和军休干部讲师团,平均每年集中宣讲100场。全市退役军人志愿者用一次次的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勾勒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

当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同频共振,当城市荣耀与强军梦想交相辉映,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满堂红”的辉煌成就,书写着新时代双拥工作的“苏州答卷”。

(苏报融媒记者 钱茹冰/文)

编辑 肖明

相关文章:

成都舰!家乡人来看你啦04-24

解码苏州双拥“八连冠”“满堂红”背后的密码04-23

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军休综合业务知识培训04-23

上海启动饮品类排水许可改革试点,精简审批材料,为企业减负04-22

全省第一!一季度珠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5.7%04-22

苏州港开通长江流域首条至非洲滚集一体班轮航线04-20

庆阳市油区治安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黄泽元李战明讲话 周继军主持04-18

【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开展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工作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