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悄然推动我国民兵工作迈入智能化新阶段。无人机自主巡防边境、智能系统秒级生成救灾方案……一系列“黑科技”的应用,让这支国防后备力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智能之眼:边境线装上“AI哨兵”。在民兵的侦查任务中,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雷达信号处理等技术,能够实现对战场或任务区域信息的实时感知和识别。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智能图像识别算法,民兵可以对大面积区域进行快速侦查,自动识别出可疑目标、地形特征以及人员活动迹象等,大大提高了侦查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人工分析的工作量和误差,让民兵能够及时掌握情况并做出反应。

无人机分队比武竞赛
钢铁战友:无人装备协助救援脱困。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无人装备的自主导航和操控,在民兵工作中应用前景广阔。无人飞行器、无人车辆等无人装备可以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减少民兵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风险。如在森林火灾扑救中,无人机可以利用自主导航技术深入火灾现场,进行火情侦查和火势监测,为灭火决策提供准确数据。2024年8月,甘肃省永昌县新城子镇出现短时强降雨,甘肃省永昌县人武部首次投入使用新编建的无人机分队,利用无人机搜索雨情较大、人员受困的区域,重新规划出安全路线,解救受困群众。
智脑指挥:救灾方案从“小时级”到“分钟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整合分析来自多方面的数据,为指挥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它能够对民兵的人员情况、装备状态、任务需求以及战场态势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任务发展趋势,并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目标制定出最佳的行动方案。“过去制定大型救灾方案需要参谋团队数小时推演,现在智能决策系统5分钟内就能生成3套优化方案。”现代化的智能指挥平台已接入地方各应急数据库,可综合气象、地理、人员、物资等要素进行百万级数据实时分析。
虚拟战场:新兵三个月练成“老兵”。人工智能技术为民兵训练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智能训练与仿真系统通过模拟复杂战场环境和各种任务场景,让民兵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极大提高了训练的实战性和有效性。戴上VR头盔,民兵王浩瞬间置身数字化训练场——暴雨中的城市巷战、高原极寒环境下的装备抢修、核生化污染区侦查等特情模块任选。这套由AI驱动的智能训练系统不仅能动态调整敌方策略,还会记录每个动作的响应速度、决策质量,生成个性化提升方案。
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化转型任重道远。尽管成果显著,智能化转型仍面临多重考验。技术稳定性在极端环境下亟待突破,最关键的是人才结构转型,当前既懂军事又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民兵占比不足10%。对此,甘肃省金昌军分区某业务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构建‘AI+民兵’技术标准体系,计划未来三年内培养出可以遂行应急任务的智能装备操作骨干,同时推进国产化智能芯片在民兵装备的适配应用。”这支队伍正加速向“科技密集型”转型,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当迷彩服遇见算法,当战术思维碰撞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国防动员的深度融合,不仅重塑着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更在科技强军的壮阔图景中刻下鲜明时代印记。这场静默的变革证明:最强大的国防,永远是科技与血性的完美结合。
(李益伟 朱凯亮)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许小娟
编审:温韬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相关文章:
联想官方零售发力AI普惠!来酷科技推出DeepSeek本地部署服务04-20
首创省内医疗检验样本无人机配送专线 济南实现“低空+”30类场景全覆盖04-18
东湖评论:民营经济阔步在荆楚大地春风里04-17
第十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将在江门举行04-17
罗湖区首个涉企执法司法监督联络点揭牌成立04-17
骨科机器人“执刀”精准到毫米,元化智能展现“中国智造”创新实力04-16
南海:以数字变革领跑高质量发展“开门红”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