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4日讯他在全省较早提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阶梯性治疗(即“保膝”)理念;
他在全省率先开展标准胫骨高位截骨术(HTO);
他在全市率先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
他率先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
在他努力下,医院作为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进入全国保膝专科联盟第一批单位(共28家),他也多次登上了国家级骨科学术平台分享经验;
他在省内率先成立中西医结合学会保膝学组并担任组长;
他在全省率先开设了保膝门诊,成立了第二个运动医学与保膝外科病区。
……
他就是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吴立生。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会保膝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关节保护与健康委员会常委。先后承担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中医药计划及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发表SCI等论文20余篇。

为乡亲解除病痛,是行医之路上的不竭动力
春风佛面的午后,笔者走进吴立生所在的病区,门口墙面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几个遒劲的大字,诠释着医者的初心,展现着为民情怀。见到吴立生才知道,他上午的门诊看了40多位病人,一直忙碌到近1点,亲切的笑容里难掩些许疲惫。
1969 年,吴立生出生于沂南县苏村镇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外公是个私塾先生,母亲是个即有教师资格证还有行医资格证的小学教师。在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画面是乡亲们被疾病折磨却无处求医的场景。他回忆到:有两个场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深深印记,一次是邻居张大爷因腿伤卧床不起,疼痛难忍,外公和母亲自制中草药给他熏烤止痛;还有一次是隔壁王婶因腰疾无法弯腰,跪在地里插秧干农活。“我要是医生该多好,一定会治好他们的病,不让他们如此痛苦!”带着这个信念,吴立生于1988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中医药学院,踏上了从医之路。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精进医术需要废寝忘食的历练。工作后,吴立生扎根临床一线,忘我投入到治病救人中,夜以继日学习,虚心向前辈求教,诊疗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上世纪90年代,临沂的医疗服务能力与上级大医院差距很大,为了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他先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长六院等国内顶尖医院进修深造。在师从微创保膝骨科黄野教授期间,他如饥似渴学习、观摩、领悟,每天提前两小时到手术室观摩手术,晚上整理笔记至凌晨,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晨曦微露就赶到病房,披星戴月回到住处,有时候连续一周见不着太阳。“进修期间,积水潭医院专家对我说,‘ 微创不是小切口,而是对患者最小的创伤 ’。 这句教诲种在了我心里,也成为我从医之路的启明星。”谈起往事,吴立生依然十分感慨。

只有把患者放在心上,才能千方百计去“保膝”
谈起关节疼痛,大家都不陌生,许多人对关节置换手术也略知一二。究其原因,主要是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75岁以上人群中,80%都患有骨关节炎,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加上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观念改变,和医保政策带来的费用降低,关节置换群体也在不断增长。
但是,吴立生对此却有着自身的认识和理解。他的理念就是:“能保膝,就不置换;能晚换,就不早换”。吴立生表示,虽然我国关节置换手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患者关节疾病的情况却千差万别,如果自己是患者,只有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是最佳的。他举例说道:如果在骨性关节炎刚有症状或者症状间断发生时,完全可以通过锻炼+理疗来减轻症状、延缓发展,而对于轻、中度的患者也可通过药物或者PRP(富小血板血浆注射)、干细胞治疗,即便是需要手术治疗也要根据患者年龄、畸形来源、严重程度采取微创关节镜清理、截骨畸形矫正术、单踝表面置换和髌股关节关节置换术等进行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关节退变、关节老化、关节畸形、功能失用、疼痛严重的重症患者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即便是关节置换,也只是治疗手段,不是目的,对于关节疾病还是要早预防、早治疗,能不换就不换,不能因为关节置换方便了,反而不珍惜自己的关节,那就本末倒置了。
2011 年的时候,吴立生接诊了来自莒南县薛兰沟村 65 岁的村民高某。该患者家里种着五六亩地,还有一大片果园,因长期劳累双膝严重磨损,当时来看全关节置换应该是较好的治疗方案。但是患者基于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的观念,坚决要求保留关节。吴立生通过对患者腿型和患病原因深入分析,并与患者作了深入交流征得同意后,决定对其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术+矫形治疗的保膝方案,这是全省首例,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手术取得极大成功。术后,患者从术前行走 200 米需休息两次的状态,恢复至正常务农,高某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为了跟踪术后疗效,吴立生对该患者也连续登门走访了10年。高某逢人便说:“吴主任的手比绣花的还巧!”
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的骨折现象引起吴立生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老年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患者群体多、并发症风险高,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通过多维度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实践,吴立生创新性引入快速康复(ERAS)理念,制定出 “24 小时手术黄金期”方案。早在10年前,他就牵头成立山东省首家地市级医院主导的全省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联盟,将治疗经验推广至全省。数据显示,实施 ERAS 后,患者卧床时间从平均14天缩短至 5 天,肺部感染率下降67%,死亡率也降低了42%。一位78岁的农村患者术后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还能站起来喂鸡!”
在骨科,“103 岁老人骑三轮车赶集”的故事被广为传颂。这位患者也是医院骨科成立以来救治的年龄最大的髋部骨折患者。患者是罗庄区李官庄村人,因骑脚蹬三轮车时摔伤,导致髋部骨折,入院时已经103岁高龄。吴立生团队专门为患者制定了一套微创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照料,患者康复回到家后,不仅诸事都能够自理,还能继续骑着三轮车赶集……
谈及此事,吴立生感慨地说,“让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重新站起来,我感觉是最大的成就!”

一个优秀的团队,要做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吴立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可能会走得更快,但是一个团队才能走得更远。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他是医院“非手术日”的倡导者,科室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时,他看到科里医护人员整天忙碌着手术、护理、操作,很难聚在一起、静下心来总结交流。他毅然决定将每周四作为科室非手术日,科室人员聚在一起集体学习交流专业内前沿的理念和治疗方法,讨论疑难病例,分析重大手术经验,学习医院会议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科室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氛围更加团结和谐,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医疗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非手术日设立,科室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提升,员工身心健康也有了很大改善。”吴立生这样说道。随后,他向院领导建议在全院推行“非手术日”模式并得到医院大力支持和响应。
为了发挥医护团队集体智慧,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他在2005年就在科室推行医护一体化大查房模式,打破 “医生只管看病、护士只管打针的界限。正常工作日,每天清晨 7:00 准时开展医护联合查房,7:30交班,8:00开台手术,已经成为科室雷打不动的优良传统。护士长张玲感受很深:“通过这种模式,医护都熟悉自己分管的病人,可以共同协商制定优化治疗方案、讨论康复计划,目前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至 5.2 天,满意度达 98.6%。”
谈起骨科医学中心的发展,吴立生思路清晰,规划明确,未来发展蓝图成竹在胸。他说,骨科专业已经成立30多年,目前有16个专业方向、14个病区,不管是门诊还是病区,专业重复交叉的方面很多,这就容易造成样样都行、样样稀松的局面。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医学领域需要在一个专业、亚专业甚至一个专病持续深耕,才能做到一枝独秀。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专人专病一定是骨科医学乃至医学领域的必由之路。他举例说,目前创伤骨科二病区4个副主任,已经细分到三个亚专业,比如高万里在运动医学治疗、裴保安在创伤畸形矫正治疗等领域都取得明显成效。

在人才培养上,他更是不遗余力。作为中心主任,就要“为每个医生点亮专业灯塔”。吴立生配合设立了 “骨科青年人才基金”,每年选派医生赴欧美顶尖医院进修;建立 “导师制”,为每位年轻医生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如今,科室 153 名医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 60%,形成了 “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足踝外科、运动医学科、小儿骨肿瘤科” 六大亚专科集群。青年医生杨君君说:“吴主任为我规划了 ‘关节镜 - 运动损伤 - 3D 打印 ’ 的发展方向,让我有了奋斗目标。”
让吴立生深感自豪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创伤外科二病区在2022成为临沂市首批中西医融合旗舰科室、2023 年获批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可以说一步一个台阶。这对有深厚中医学背景的吴立生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中西医融合在骨科领域可以大展身手,中医本身就是国家瑰宝,国家又大力倡导中西医并重,中西医融合的创新实践在骨科领域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吴立生信心满满的这样说道。在实际工作中,吴立生团队将中医正骨手法与西医微创技术有机结合,研发出 “中药熏蒸 + 关节康复术”治疗方案,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缓解率提升35%。“我们不是简单地中西医叠加,而是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吴立生介绍,目前该模式已在全省推广,仅2024年就接待了来自国内各级医院的学习参观团体16批次。
从一名普通医生到骨科医学领军人,吴立生用 30 年光阴诠释着 “医者仁心” 的真谛。他带领的团队不仅创造了多项医学奇迹,更在沂蒙大地上播撒着 “大医精诚” 的火种。“我的根在沂蒙,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愿做一辈子的 ‘ 护膝人 ’。”吴立生朴实的话语中,展示出的这份扎根乡土、心系百姓的医者情怀。(通讯员 刘树业 张宝杰)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14 鲁网
相关文章:
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成功开展铜川市首例椎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04-18
骨科机器人“执刀”精准到毫米,元化智能展现“中国智造”创新实力04-16
刚刚!无锡二院公告 清退!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