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林民旺】
4月29日晚,印度总理莫迪与军队和安全部门负责人举行闭门会议。随后,印度政府高级官员似乎“喂料”给法新社,称会上授权印度军方“完全行动自由”,由军方决定回应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的“方式、目标和时机”。
30日凌晨,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塔拉尔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巴方已掌握可靠情报,印方计划在24至36小时内对巴采取军事行动。

4月29号,印度总理莫迪与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和高级军事指挥官举行会议。
这看似印巴战争一触即发,然而,可能藏着一些玄妙之处。就巴基斯坦方面而言,主动披露“可靠情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巴方已经知道印军方谋划行动的‘方式、目标和时机’”,反而想让印军打消出手的念想。毕竟连军事行动的计划都暴露了还要出手,那岂不是自己找不痛快?
当然,这可能是印巴之间心理战和舆论战的一部分。自4月22日枪击案发生后,互相示强、指责是印巴两国互动的一部分。例如,印度宣布暂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条约》以切断巴方水源后,巴基斯坦铁道部长哈尼夫·阿巴西就争锋相对地回应,“你们(印度)对我们断水,我们就让你们断气。”他还警告称,“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可不是摆设。”

4月24日,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的支持者举行集会,抗议印度中止印度河水条约。路透社
不过,外界要看到的是,印度方面寻求采取低烈度战争的可能性还是挺高的。4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在讲话中用英语、而不是像往常一样用印地语发出强硬警告:“印度将识别、追踪和惩罚每一个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支持者”,“我们会穷追不舍,直到天涯海角”。
自2014年以来,莫迪及印人党给自己打造的印度“守护者”的人设,使得他不得不做出强硬回应。因为2016年的乌里恐袭事件和2019年的普尔瓦马恐袭事件都是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莫迪当时选择对巴基斯坦采取越境打击的方式。而此次回应,显然至少要满足印度群众对印人党政府采取强硬政策的期待,肯定是不能低于之前两次的“标准”的。
相比于2016年的乌里恐袭事件和2019年的普尔瓦马恐袭事件,印度这次要“大动干戈”的主要困难是“师出无名”。前两次恐袭直接针对印度的军事及准军事力量,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力量予以恐怖分子各方面的支持,似乎是难以做到的。例如,一般的反政府分离主义势力难有良好的技术训练和精良武器,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要获得印度军队动向的即时情报信息也非常困难。但是,这次枪杀事件针对的是普通游客,因此更像是印度政府在安全保障上的失职。

印度内政部长沙阿向恐袭遇难者致意 X@AmitShah
其次,将印控克什米尔发生的枪杀事件归结为巴基斯坦对恐怖主义的支持,符合很多印度人的猜测和预期,但其实是掩盖了克什米尔问题的实质,这也是印度对巴采取军事行动“师出无名”的原因。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独立留下的历史问题。如果说1989年之前,克什米尔问题主要是印巴两国就其主权归属而爆发冲突的问题(分别爆发了1949、1965年两次克什米尔战争),那么从1989年之后,印控克什米尔的问题就是克什米尔当地人反对印度政府统治的游击叛乱问题。
由于印控克什米尔人对印度产生广泛而难解的怨恨情绪,导致反政府力量和数十万驻扎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安全部队之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低强度”战争。2016年乌里恐袭事件的导火索是当年7月印度军警击毙了一支重要反印武装的指挥官,民众举行大规模抗议,随后升级为暴力冲突。
印控克什米尔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查谟、克什米尔、拉达克。只有在查谟和拉达克,当地非穆斯林占人口多数,才比较认同印度的主权地位;而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地区,当地普遍寻求从克什米尔独立或者与巴基斯坦合并,为此经常不惜采取恐怖主义的做法来反抗印度政府的统治。
然而,印度不愿向国际社会展现这一面,因为这会削弱印度政府在当地统治的合理性,而最好的方式是将内部动乱的原因转嫁给巴基斯坦。每次恐袭案发生后,印度都第一时间指控巴基斯坦在幕后操纵,两国关系迅速进入紧张对抗,从而导致两国一直存在着一个“恐袭—紧张—对话”的互动套路。

4月24日,印度边境安全部队的士兵在印度-巴基斯坦瓦加边境哨所站岗。法新社
再者,尽管莫迪不时示强,但在社交媒体上他却不断发布国家安全会议协商应对措施的照片。显然,印度政府正在利用媒体和舆论来塑造叙事并影响舆情。
莫迪给军方高层“赋予他们充分的行动自由,以决定如何、何时以及在何处应对”。根据印度著名网红作者普拉文·索赫尼(Pravin Sawhney)的观点,该指令意味着“任何可能导致热战的重大行动均已被排除。如果真有这样的选择,就不会发表这份声明。相反,一切都会保持沉默和保密”。这一判断显然是站得住脚的,因为“外科手术式打击”或“先发制人的打击”,都要尽可能降低对方知悉并做好准备的可能。
国际社会也不鼓励印巴扩大冲突。巴基斯坦方面已多次呼吁对帕哈尔加姆事件进行透明和中立的调查,联合国秘书长敦促两方克制理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9日在回答有关“中方是否计划介入调解印巴冲突时”也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和睦相处对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邻国,中方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继中国、俄罗斯表态之后,美国特朗普政府也在呼吁人们保持克制: “(鲁比奥国务卿)表示,我们正在与双方沟通,并告诉他们不要让局势升级。”
总之,印度对巴基斯坦是有可能采取小范围低烈度的军事行动的,而且也必须是高调的,以便用于满足国内政治的需要。但就国际形势而言,没有国家支持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故意打压。更重要的是,在离印控克什米尔不远的地方,中国的部队自2020年就开始常驻在那里了,这实际上也能起到平衡与推动该地和平的作用,毕竟印度需要考虑到中国的感受和利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林民旺:印度真的要动手?05-01
赛力斯驶入港交所04-30
大规模停电,西班牙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交通瘫痪,医院断电,网球公开赛暂停04-29
为何大众特别关注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