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用车市场变革:从“散小乱”到“高跃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2:53:00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重新定义专用车”就是要打造一个新的产业生态,高价值、高增长、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专用车领域有这么多创新的产品,它不缺乏创新,也不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这个产业正在孕育着一场大的变革,过去把它看成是又散又小,甚至是一个久治久乱的行业。现在看来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着一场跃升、一场跃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

近日,“推进高端化 迈向智能化 提升专用车产业生态”的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2025)暨专用车科技展召开,《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多位专家认为,关于专用车的传统认知亟须被打破。

重新定义专用车:智能化驱动产业跃迁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绿色化和智能化正成为专用车产业革新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专用车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在张永伟看来,电动化是专用车、商用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完成乘用车新能源的高渗透率、高增长之后,商用车、专用车的新能源化加速发展势不可挡。预测‘十五五’末,比如城市短途物流配送以及市政、环卫等公共领域的专用车会实现高电动渗透率。”张永伟说道。

事实上,商专用车智能化的边界远高于乘用车的智能化。“专用车更适合做智能化,有智能化最佳的场景,通过智能化解决降本增效的问题。通过智能化解决产业功能升级的问题。”张永伟表示。

有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增速近50%,渗透率逼近30%。张永伟认为,在乘用车“先电动化后智能化”的路径之外,专用车从发展初期便呈现“电动化与智能化并驾齐驱”的特征。其智能化场景更丰富,不仅涵盖车辆本身,更延伸至上装功能,变革深度与广度远超乘用车,将推动产业功能与效率双提升。

面对2030年中国汽车海外产销规模有望突破1000万辆的市场机遇,张永伟建议商用车与专用车国际化需从“燃油产品主导”转向“新能源智能化产品主导”。打破国内市场内卷,建立与全球市场的全体系链接,既是中国专用车企业的战略机遇,亦将为全球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商专一体化:从“做减法”到“价值叠加”

事实上,传统认知将专用车定位为 “商用车底盘改装”,本质是“做减法”。但张永伟认为,专用车应在商用车基础上“做加法”:突破“就车论车”的局限,将车外技术与功能叠加于商用车,实现价值跃升。

张永伟表示,若商用车市场是“红海”,挖掘车外价值则是“蓝海”——捕捉“场景”与“细分市场”的企业将成为产业主导者,通过智能化技术加持,专用车将升级为高技术行业。

“做加法需要把更多先进技术导过去,通过技术的加持,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专用车会成为一个高技术行业,专用车企业也必然会发展成高新技术企业。”他说道。

在新时代的变化之下,专用车的功能属性上也要进行新的定位。张永伟表示,过去的专用车称之为专用的交通工具或者使用工具,是一种传统的产品定位思维。现在看来,它完全可以跃升、升级,在功能属性上从传统的工具属性向具备多功能的高端装备属性升级。实际上这个行业已经实现了这样的转变,这是一个趋势,而且是必由之路。特别是,行业都提出一个词叫“上装一体化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功能跃升。从过去商用车只做商用车、专用车只做专用车的分离式发展思维,越来越走向商专一体化、上装一体化的跃升,这就是重新定义专用车的功能。

大工业思维:从碎片化到集成化、规模化

不过虽然前景广阔,但是专用车也要根据时代进行变化。张永伟指出,传统专用车生态存在“脱节、碎片化、小作坊式作业”等问题,缺乏汽车工业的规模化思维与集团化作战能力。

那么什么是大工业呢?张永伟分析称,汽车行业是典型的大工业代表性的产业,任何一个零部件如果在无人机、机器人领域很难做到低成本,但是当用汽车工业的思维去发展这个零部件的时候,就走向了规模化、低成本发展的轨道。汽车工业可以让高端产品变得更便宜,这是汽车工业最大的魅力,是大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专用车尚未导入汽车工业的大工业思维,缺乏大工业的高端工业设计,缺乏大工业集团化作战对成本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所以专用车产业生态要从过去的碎片化转向汽车大工业思维所主导的集成化、规模化发展。一旦用大工业的思维定义专用车的生产,导入智能化产业,包括无人机、机器人,将会快速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他表示。

因此,张永伟认为,要尽快培育专用车高端的产业生态,既有制造的生态,也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生态。

“此外,专用车缺的不仅仅是大工业的制造,也缺乏与大工业制造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工业设计,比如上装功能技术研发体系,比如产业出海的支撑体系。一旦这些生产性的服务体系、大工业的制造体系和专用车产业结合起来,将极大改变专用车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他说道。

在张永伟看来,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从以产品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主,转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汽车行业整体都走向由制造转向价值运营的阶段。专用车领域尤为适合这一转型。企业可围绕冷链、消防等场景,从“卖车”转向“卖服务”,通过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创造价值,实现从“闷头造车”到“主动预见需求、提供场景化服务”的思维突破。

在生产制造环节,张永伟则建议,专用车在生产制造环节可以从导入新材料、新生产制造技术。乘用车领域通过万吨的压铸机实现一体化的压铸,实现部件数量优化,也降低成本。在生产制造环节,专用车也有新材料、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三新导入的巨大空间,让专用车行业也可以在工厂端做成超级工厂、灯塔工厂。

在行业管理方面,张永伟建议,传统管理体系需向“先进标准引领”转型,建立“商用车+”标准体系,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来改变行业形象。资质管理方面,需打破“商专分离”模式,为商专一体化发展制定适配政策,通过提高行业门槛推动优胜劣汰与转型升级。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

专用车市场变革:从“散小乱”到“高跃升”05-19

药都焕新│千年药都“双会”聚势,2025百泉药交会辉县分会场破茧启新程05-18

养元饮品24年净利同比增幅17.35%,六个核桃持续释放增长潜力05-12

装备制造提质增效05-12

辽宁海城:菱镁之都的绿色蝶变05-11

三星Galaxy Watch 8/Classic智能手表曝光:方圆设计05-10

刺梨花开山乡美05-09

甘肃:特色产业托起乡村振兴路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