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杜牧渴望归隐,题写了一首七律,结尾饱含哲理,值得细读和收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3 10:02:36    

人们每天都会遇到层出不穷的事情,有些事给人带来惊喜和快乐,让一天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似乎看什么都那么顺眼和舒服;有些事却让人感到担心和忧虑,使得人们整天坐立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

心烦意燥时,身边的璀璨鲜花却成了阻挡视线的累赘;情绪低落时,近前的婉转鸟鸣也好像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噪音。晚唐一位诗人就曾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同时还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诗行,也让后世读者启迪深刻。下面分享杜牧渴望归隐,题写了一首七律,结尾饱含哲理,值得细读和收藏。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晚唐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杜牧是晚唐杰出才子,他才华横溢,也经历曲折,曾在很多地方担任过官职。有一次他即将卸任湖州刺史,然后调回京城任职,临别之际,诗人依依不舍,于是便赋诗抒写了自己的感受。

得替,指作者与新来的刺史交接工作;霅(zhà)溪馆,原来是东晋才子谢安的故宅,唐代时成为官员们的临时住所。诗人在此暂时居住几日,等他安排好交接工作,再收拾好行囊,就将踏上西行之路。

首联描述当地百姓们庆祝丰收的场景,“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唐代的商业和制造业发展缓慢,百姓们主要靠农业生产获得收入。田地里的庄稼要想取得良好的收成,除了农民们辛勤耕作、悉心培育,还需要老天开眼、风调雨顺。

乡亲们获得了大丰收,他们奔走相告、大声欢呼,并且敲打歌板,打着节拍,那种喜庆气氛一定也感染了诗人。虽然即将卸任离开,不过才子依然为此感到兴奋和骄傲,毕竟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颔联就抒发了自己的满腹深情,“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出句引用辽东人丁令威的传说,他曾在深山学道,后来化鹤还家探亲。可是人世间早已过了千年,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遍地都是墓冢,根本不见亲人的影子。于是他便叹息世事变迁,更感到悔恨交加。

对句抒写了诗人的不舍之意,虽然他只在湖州担任了一年的刺史,却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也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多为乡亲们谋幸福,此时此刻他怎么忍心突然离去?“岂无情”三字,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情感深沉,展现出诗人的博大襟怀,非常令人崇敬。

颈联紧扣题目,描写作者当时的心境,“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时值仲秋、夜凉如水,诗人在霅溪馆中与前来探望他的僧人闲话。结束了一个阶段的工作,而且农业生产也获得了丰收,诗人心情惬意、神情放松。

他们聊了很久,话题也非常广泛,既探讨人生和命运,又相互切磋读书和创作的经验。诗人送走高僧之后,晚风逐渐停息,一轮玉盘慢慢升到高空,柔和的月光照耀着清澈的潭水,周围一片静谧。“风定”二字,也委婉地表现了诗人极其平静的心情。

最后两句饱含哲理,“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作者平时虽然经常登山临水,却因为行色匆匆,而错过了很多美好的风景。所以作者认为,唯有闲适悠然,才能很好地欣赏自然景观,并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悟。

所以他愿意成为一位“闲客”,而不愿被那些浮名虚利束缚手脚,更影响了自己观景的心情。结尾流露出作者厌倦宦途、希望归隐的强烈愿望。

杜牧的这首七律运用平水韵的庚韵,首句押韵。开篇抒写诗人喜悦之情,中间两联表述自己的依依之情,结尾表达出对林泉生活的向往之意,并充满理趣,值得收藏和细细品味!

相关文章:

韭菜肉馅怎么调好吃窍门(牢记“3不加”技巧)02-04

鲜奶麻薯的做法教程(家庭自制网红鲜奶麻薯)02-04

懒人双皮奶的做法大全,每一口都回味无穷02-04

蒸茄盒的家常做法(教你家常好吃的蒸茄盒)02-04

鳝鱼烧黄瓜的做法大全家常(大厨级操作,一盆一顿吃完,看馋了)02-04

万能烧烤酱配方大全(六种秘制烧烤酱做法)02-03

芋头炒肉的做法是什么(教你营养好吃的芋头炒肉片,美味过瘾超下饭)02-03

炝莲菜的做法教程(3分钟学会炝拌莲藕的家常菜)02-03